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很多维度上,2023年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其中,最重要的一层维度,就是人口老龄化。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国家统计局针对这一数据的分析是,出生人口减少叠加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因素,导致人口负增长。2022 年,出生人口 956 万人,新中国历史上首次跌破千万,较上年下降106万人,连续六年下降。

2023年是中国人口负增长及新增人口跌破千万之后的第一年,如无意外,2023年的对应数据仍将处在这一趋势中,短期内不会有拐点出现。

中国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速,而作为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首都北京的老龄化形势则更加严峻。

根据2022年三季度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0.18%;比2020年增加11.7万人。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1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4.24%;比2020年增加20.4万人,也是近五年增量最多、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38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5%;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79.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9.8%。

此外,北京市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64.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5%,比2020年增加1万人,增长1.6%。户籍人口中百岁老年人共计1417人。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30%之间、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4%-20%之间,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1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标志着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47岁。

那么,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北京,

政策端:北京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对于老龄化趋势加速的形势,以及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之后的城市发展规划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已经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并推行了一系列适老化政策。

从2021年开始,北京相继出台了三十余项相关政策,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关于开展北京市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内容涉及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分类保障等方面。

我从各个渠道的媒体资讯中关注到,北京确实在努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家庭照护床位方面,累积建成了3500张床位,还印发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城乡特困老年人,北京市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失智老年人,重度残疾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全体老年人等8类服务对象,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进行梳理分类,进一步精准明确老年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

现状:“夹心层”的抚养压力逐年提升

受到过往生育政策的长期影响,目前中国城市中,4-2-1的家庭结构比较普遍,即一对成年夫妻,需要抚养四位老年人,并抚育一名未成年人。

据《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的数据显示,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的老年抚养系数为47.3%,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这就意味着北京市每2.1名户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按15—64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为30%,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老年抚养系数增速高于少儿抚养系数。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中年人生活压力增大加速,对日益减少的有效劳动力资源而言,进一步雪上加霜。

从这个角度讲,从基础设施、社会制度、全民观念等全要素层面构建一座老年友好型社会,一方面是对老年人释放出更多的友善与便利,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身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劳动力人口减压、减负。

疫情之下 北京距离老年友好型社会尚有差距

尽管如此,但是,面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以及当前疫情传播对于老龄人口的严重影响,以上这些举措并不足以全面解决一个中度老龄化城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自去年12月起,疫情管控进入新阶段之后,因新冠病毒感染引发了大量老龄人口的严重病症,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客观原因是政策无法左右、医学无法挽救的,但必须承认,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与我们在老龄人口的基础养护工作、药品分发体系建设、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的不足有关。

即便排除疫情的因素,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对于进入中度老龄化城市的北京而言,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接近2200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口体量,相当于比利时和葡萄牙两国人口的总和。

作为一个国际超级大都市,北京市人口位列全球人口大城的前十位之内,排在北京之前的城市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城市仅有日本东京。

北京的人口体量,经济体量,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样本意义。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规划未来的老龄化政策,基于此,北京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将对中国未来的适老化水平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那么,一个真正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并不是说,为老年人铺设更多的无障碍坡道,再贴上醒目的楼牌,就是“友好”。

每个老年人都曾经年轻,每一个年轻人也终将老去。到底什么才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对他们的生活起居乃至生命最后阶段具有更重要意义的“友好”,我们必须要以更强大的同理心,去理解老人,感受老龄,挖掘适老化改造的细节,才能距离老年友好型社会更近一些。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标准设置了八大领域,分别是: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社会参与、尊重与社会包容、市民参与和就业、交流和信息、社区支持和卫生保健服务。

如果以这个国际标准来衡量,北京距离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远的不说,就说眼前正在发生的疫情救治,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很多人都亲历了带家中长者求医问药的艰辛与焦虑。在一个发达的老年友好型社会中,其实很多家庭的不幸都是可以避免的。

2021年末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初步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协调的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优待、家庭赡养、社会参与等制度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不断加强,老龄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富有成效。

在这份规划中有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包括普遍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建成超过280家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成并运营超过12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增加6000张城郊养老协作床位,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的占比超过六成,建成一万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85%的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5%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经常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龄人口的比率达到40%……

现在,距离这份规划的发布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我的手里没有关于这些预期目标的进展程度的最新数据,但仅就最近老年人在求医问药、居家养护等方面的现实情况而言,北京市距离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未来:亟待搭建三大养老及适老化体系

在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容包括“试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提升普惠性养老服务,做好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着重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疫保障,全力加强重症防范救治”等。

关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问题,在总体规划目标的引领下,还应进行三大养老及适老化体系的搭建。

首先,结合过去三年的经验与不足、结合其它国际大都市的先进经验,政府应牵头搭建完善的“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平台体系”,将远程医疗、品牌连锁药房、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应急救援等集成于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上。形式可以是APP,小程序等。设计要目类清晰、便于查找、同时兼顾非熟练互联网用户的使用。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定期发布科学防疫科普知识、用药常识、注意事项,同时实时更新特定人群的周期性感染数据、优势流行毒株统计、发病急诊和诊疗服务端口是否达峰、危重病人救治数据是否处于高位平台期,并依据这些进行资源调度。这一基础设施们不断完善和提高,对于韧性城市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扩展“院外诊疗”能力、梳解三甲医院负担都大有好处。

其次,根据目前的疫情形势及发展趋势,北京市亟待搭建一个以未来五年为短期监测周期的常驻人口老龄化动态预测体系,其中应特别针对80岁以上的深度老龄人群,由街道牵头,由社区落实造册建档,并对其中的空巢、独居老人及失能失智老人进行特别标注。

在政府牵头的基础上,应引入社会力量,由街道与物业公司、专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针对上述人群,建立定期联络、上门风险排查的社会关怀机制,为未来进一步建立老龄化社会应对机制垫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大家庭照护床位投放力度,目前的累计3500张床位量远远不够。

此外,还应尽快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的适老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推广安宁疗护,从而提高生命末期生存质量,使患者能够安宁、有尊严地度过余生,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以维护。

制度建设:ICU摸排,赡养补助,生前预嘱,殡葬管理……

在三大体系搭建的同时,还应进行一些基础数据的摸排工作,对于不同区域主力医院的ICU接待能力,属地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摸排分析,并据此对薄弱区域进行补充完善,再依据未来五年老龄化趋势,进行压力测试,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医院规划与投资指南。

当前,北京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过去的一些制度,有必要进行修订或增补。

针对有7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家庭,考虑到当前绝大部分北京家庭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应探讨政策性补偿措施,比如对负有赡养义务的子女,给予减免相应额度或比例的个人所得税。

“生前预嘱”的立法工作也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之上,把生前预嘱纳入医院病历和公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全国性立法一以贯之,让每位患者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临终抢救方式。学习国际经验,设立有效期。特别是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国际上的方向是电子医学预嘱,可以随时修改在某家医院住院病历时所订立的医学预嘱。

此外,在本次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殡葬管理流程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在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殡葬业的重要度毋庸多言。北京应尽快完善城市殡葬管理办法,尤其是对于不幸在家中病逝的老人,应制定更加人性化、便捷化、规范化的后续事项处理流程,最大限度为不幸的家庭再增加更多无谓的困扰。

写在最后:

回顾过去大半个世纪,中国人口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高速增长,转变至即将到来的负增长,这一变化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在新年到来之前,一场持续近三年的疫情进入到新的阶段,其中暴露的大量问题,对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这场疫情的节点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老年人离世。逝者已矣,我们现在还可以做的,就是从过往的经验与教训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城市治理实力及城市竞争力等全要素层面,提升城市的适老化水平,让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创新型国际大都市,成为更加完善的老年友好型城市。

癸卯将至,祝天下长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平安康乐,颐养天年。

话题:



0

推荐

毛大庆

毛大庆

25篇文章 10天前更新

毛大庆博士,人口学、城市更新与区域经济学学者,注册建筑师,专栏作家。 优客工场(纳斯达克:UK)创始人,优享创智(共享际)创始人。 任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促创委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 著有《城市更新空间内容探索》、《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布隆伯格传》、《成就斜杠人生》、《全黑军团》、《发明: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 马拉松爱好者,截止2022年11月,已完成全程马拉松144场。荣获2016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体育精神奖(提名奖)、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22年2月受邀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第97棒火炬手传递奥运圣火。

文章